[27][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6页。
(3)着力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实践是理论的本源,只有植根于中国法治实践大地,才能发现和摄取法治理论发展的营养品,才能在法治经验理论化的基础上不断凝练精辟的法治理论要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张文显,法学硕士,哲学博士,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对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丰富资源进行梳理和甄别的基础上,联系当代实际进行了科学的改造和扬弃,把那些能够与以科学、理性、民主、自由、公平、人权、法治、和平、秩序、效率为内容的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的文化传统,融入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体系和法治实践之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浑然一体。(5)要注意吸收中华法律文化的精华,借鉴西方法治文明成果,既立足当代又继承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学习外国,大力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若干浅见。[8]为官者、执法者要天下为公,清正廉洁,光明正大,执法如山,法不阿贵,绳不挠曲,[9]公生明,廉生威。毛泽东法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战国中期,李悝的《法经》创中国封建法典之体制,开成文法典之先河。深入理解、全面把握这三个核心要义,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具有方向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摘要:为了增强国家治理体系的公平治理能力,必须提升人民代表大会的公平治理能力,即是要提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国家公平治理的职权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能力、保障人民共享福祉的职责能力和施行公平治理的行为能力。
在制度层面,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实行普遍选举和平等选举的选举民主制度。(2)发展公平导向的协商民主制度。公平保障机制 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永恒目标,公平公正也是国家长治久安和文明进步的前提基础,公平正义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这实际上也是给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职责要求。
实际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能够通过下面这些职权行为参与国家公平治理。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4)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具有施行公平治理的行为能力。1.中国共产党公平执政是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公平治理能力的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不仅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还要公平执政。
作者简介:刘俊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4)城乡居民民主自治和公平参与的能力,等等。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等。
从这种应然性角度讲,人民代表大会的公平治理能力,不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国家公平治理的职权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能力、保障人民共享福祉的职责能力,也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施行公平治理的行为能力。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各级人大要依法行使职权,同时在重大决策之前根据需要进行充分协商,更好汇聚民智、听取民意,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不仅要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也要保障分配或结果公平(当然,不是平均主义的结果平等)。在保障机制层面,需要健全中国共产党公平执政、人民公平参政和良法善治等保障机制。3.建构公平的民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要实行的人民民主,既非单纯的精英民主,也不是极端的平民民主,而应该是人民共和的民主,即公平的民主。(2)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具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能力。
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该《意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协商民主要体现公平或平等,但在协商民主的原则、程序和结果的要求中,已经内含了公平或平等协商的理念,如坚持广泛参与、多元多层,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求同存异、理性包容的协商民主原则。
而且,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如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能力。
公平是协商民主的基本价值追求。加强和改进对政府公平行政和公正文明执法的监督。
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因此,居于国家权力机关地位的人民代表大会,就应当保障公民个人和群体平等参与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在制度基础层面,主要是落实公平的政治制度,建设公平的宪法制度,建构公平的民主制度,健全公平的权利保障制度。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公平的权利保障制度,一是指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公平的法律制度和程序机制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中共十八大提出了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平等参与权利、平等发展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以及构建公平分配的制度机制,等等。
十八大报告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其具体要求是: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7.提高人民代表大会保障改善民生的能力 这要求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制度建设。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因此,根据我国的宪法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应该是维护公平正义和保障共同富裕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具有参与国家公平治理的职权能力。进入 刘俊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治理 公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中共十八大根据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的现实,强调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其具体要求是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从公平税赋的角度,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等。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应该加强保障平等权立法,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所谓平衡宪法制度,意指宪法所确立的政治法律制度致力于对公权力(或政府权力)与私权利(即人权与公民权)给与平衡的保障或规制。第一百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上一篇:Flex 六、其他内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c) 2018! XML地图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html地图